同治庚午科举人中街李文泰对联选载

李玉
2020-06-2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李文泰,字叔宽,号小岩,自旧县城吴阳镇李屋巷,三柏李氏族裔。清道光二十年(1840)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玉茗为嘉庆戊辰科举人,曾任龙门县训导,花县教谕。

文泰自幼敏而好学随父及伯兄文沂读书,喜诗文,亦好习武。九岁登朝台赋诗,时任高州知府赞之为奇童。

廿四岁经岁考及科考,以优异成绩升学廪生,而立之年登同治庚午科(1870)第四十四名举人。而后因淡视宦途,终身不仕,长期设馆授徒讲学,着力栽培后生。
曾任教于广州广雅书院,在任教期间,于讲学余暇,潜心著作诗文并辑录生徒佳作汇编成《海生书屋诗话》出版流传后世。一生著有《海生书屋诗话》、《海山诗屋吟草》等诗集,主要代表作《冼太夫人庙》、《居庸关》、《茂名许扬阶君家传》等。被誉为清末民初广东十大才子之一、高州府三大诗人之一
广雅书院任教期满,文泰还乡筑书房于潭傍,名曰:意园,常率乡人门生讲学,乡民多为所化。而后意园声名远播竟成当地著名的教学之所,在意园求学门生上千,英才辈出,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将军便是其中之一。
李文泰一生擅吟诗作对,据史料载,当时吴川县乃至高州府乡绅名士的寿文、贺联、挽联、祭文,以及坊祠、书院、亭楼、会馆等的对联多出自李文泰之笔,可见其著作之多,流传之广。光绪十五年(1889),文泰任《重修高州府志》簒修,为收集与整理高州府文史资料,作出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民国二年(1913)农历十一月,李文泰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四,噩耗传出,前来致悼者逾千人。民国二十五(1936),时任一五五师长李汉魂,将其恩师李文泰生前遗著编成《李小岩诗文集》出版,并为之作序。1987年,文泰旅居香港裔孙植桢将该集易名为《李小岩(文泰)先生遗著》,在香港再版,广为赠送流传。




李文泰对联选载

自撰门联

名驰凤阁,瑞霭龙门

意园厅联
山居留雅客,水阁聚名儒

川西书院

川水湛清流,汇众派以赴沧溟
尽是韩潮苏海

西山多淑气,聚群材而供哲匠
无非国栋良材
赠深柳堂
深花小隐桃源境

柳叶低垂栗里居

极浦亭

金缯事和戎,耻当年南宋偏安
沧海横流,此地尚为干净土

缁帷亲讲学,效前哲西河设教
高山仰止,后人争重钓游踪

不事王侯,至今懦立顽廉

须知遗泽流风,及人者远

重修祖庙,从此忾闻小见

每感秋霜春露,荐物惟殷

五千言道德,楷模柱下清芬
紫气自连函谷远

一万卷图书,纪述岭南古迹
白沙并峙钓台高

每当美景良辰,定有词人同载酒

无复颠风急雨,尚留丞相旧题诗

酷暑此中消
但期林下清风,常盈我袖

凉云随外荫
安得人间喜雨, 偏记吾亭

亭前古井长留,激浊扬清
澹泊要明廉吏志

窗外孤峰特立,居高临下
偻须识老人心

冼太夫人庙

绣斧奇功,千年魂魄护山河,
请缨后有秦良玉
高凉片石,一代桓文属巾帼,
立柱前无马伏波

题花县学署
案上存三五卷书,虽学难博
年中食四十两俸不养而廉

高州协中书院

楼正西山
问谁笔大如椽
把天外三峰权作先人邺架

居原近圣
许我门高容驷
让阶前尺地得瞻夫子宫墙

系出理宫
念先代谟陈尧舜
礼守商周
历秦汉魏晋唐宋
以来,椒衍瓜绵胥一本

谱由陇右
裕后昆基开粤海
宅定高凉
聚茂电化吴信石之众
支分派别总同源

李木植根株
攀桂杏,树楷模
葉楙枝荣
桥梓森森标梁栋

源泉洵浩荡

溯清涟,沿浥注
渊深流阔
波澜淼淼汇江河

注:高州城常平街协中书院,
系高郡六邑李氏以高祖渊公为共祖,
联合创建之书院,
是高州府李姓子弟赴府试住宿习读之所

题因树为屋

庭前草色,槛外山光
须知我辈能豪,不在雕梁画栋

墙及半肩,窗开四面
愿与吾民相见,常如白日青天
陈荔秋醮坛
供来紫宸班
溯当年
联玉笋,步花砖
与佛有缘
十余杖履优游
好证前身参善果归
来墨州客
记两度
越金山,涉沧海
惟神克相
九万里舟车安稳
几回頫首答宏恩
椿堂祖祠

支分三柏,祀乡贤
官别驾,永著芳辉临李屋

派衍四房,膺武义
恩副魁 ,慎修德行耀钱山

乾塘陈氏大宗
九万里奉使探骊
海外乘槎
青史铭勋标族望
廿余年总戎勒马
山东驻节
黄麾荡寇树边功

贺新婚
花萼喜相辉,诗咏渭阳
往送愧无琼玉赠

琴瑟赓静好,型观妫汭
于归端叶室家宜

挽林芾南师

海内同悲
况廿年曾侍门墙
感深知己
公心无憾
只一事未传衣钵
念切替人
祝李萼轩令堂八十寿
(九月初三日)

八十寿星缠,膝绕孙儿皆具庆
初三眉月见,天无风雨近重阳

八旬萱寿菊初黄
子则孝, 孙则贤,簪笏满门齐舞彩
一本藟绵桃正熟
宗之光, 族之望,衣冠盈座共称觞

(选自《吴川古今对联选》)

撰文/编辑:李玉
初审:志藝(艺) 复审:愚荷居士
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三柏李氏文化传承)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