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写红色史册的人-李癸泉(吴川三柏李氏24世孙)

2024-03-03
1986年9月,16号强台风呼啸着袭击湛江沿海,地处海边的坡头区乾塘镇那洪村一座年久失修的泥砖茅草四合院轰然倒塌。
台风过后,人们在拆除断墙残垣的时候,在倒塌的墙缝中发现一个密封的瓦缸,内藏有两份手抄文稿:一份是《李癸泉手册》,另一份是《渔农协会收支结算清单》。这两本小册子的重见天日,揭开了一段红色的历史,印证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位英雄清晰地从历史的迷尘中向我们走来……
这位英雄,就是书写这两本手册的人,原中共南二淡水沟支部首任书记李癸泉(李癸泉,系吴川三柏李氏24世孙,由黄坡镇端德村迁居乾塘镇沙城村委会那洪村,又名太平村,属端德麻斜房支派。)

图片

(笔者旁边的大树见证了李癸泉房屋的倒塌

图片
李癸泉村牌

(一)
淡水沟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地域名称,泛指鉴西江入海处(包括今属坡头区乾塘镇沙城村委会那洪等)若干个小村庄。
法国人入侵广洲湾那年,李癸泉才两岁。他从小就目睹了地主收租逼债,法国兵横行霸道。他的家乡南二下淡水沟,家家缺衣少粮,小孩子们出出进进连裤子也没得穿。穷人家头痛发烧什么的,就只能躺在床上受罪,病重一点的甚至因无钱医治而死去。自小聪颖的李癸泉总想着改变现状,去帮帮穷人。于是,他想到学医,以救治有病没钱医的穷人。他专心致志地跟着一位亲戚学中医,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学有所成,尤擅长跌打骨伤科,加之医德高尚,有菩萨心肠,在南二南三以及黄坡一带颇负盛名。
1926年农历3月,他的好友、黄坡党组织负责人李子安邀请他到黄坡参加农民协会成立大游行,那场面、那声势震撼了李癸泉的心灵,引导着他产生一种新的向往。
同年农历4月11日,天空飞驰着乌云,村外传来了万马奔腾般的涛声,一场台风就要来到了。这时,李子安领着3个人走进了他的四合院。他们是中共南路特派员黄学增、中共吴川支部首任书记陈信材(陈柱)和振文党组织负责人彭成贵。他们4人从梅菉乘船准备到广州湾赤坎联系工作,遇上台风,就上岸到李癸泉家避风。在避风的3天里,他们考察了民情和地形,觉得地处偏僻海边的淡水沟很适合建立革命联络站。同时,经过几天的交往考察,黄学增等认为李癸泉和他的胞兄李荣泰、大仁堂村的李瑞春有正义感,向往革命,就引导他们参加革命活动,让他们负责同时成立的南二联络站工作,李癸泉任站长。一条从内地到广州湾的水上革命通道便打通了。
革命的风雨沐浴着这几位年轻人,他们快速地成长起来。不久,经李子安介绍,陈信材吸收李癸泉、李瑞春和李荣泰加入中国共产党。白色恐怖的年代,他们的入党宣誓仪式是那么悲壮庄重:饮血酒宣誓!誓词也简单明了:“服同(从)共产党命令,做好共产党员,实行革命,为人民……”(摘自《李癸泉手册》)从此,坡头地区的东南面,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图片

南二淡水沟现貌

(二)

黄学增没有看错这位年轻人。入党后,李癸泉牢记黄学增、陈信材的嘱托,“发展革命和党员,成立革命兄弟会”。他要换一种方法治病救人。他以行医作掩护,每天带着几个熟番薯,披星戴月地奔走在南二的乡间小路上。他一个一个村庄进出,苦口婆心地宣传解说,终于发动了来自24个村庄共32人,在他的书房成立革命兄弟会,大家一致选他任会长。一批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农历5月14日,黄学增、陈信材、彭成贵和李子安又一次来到了李癸泉家,经两天两夜的交谈、研究,他们对李癸泉的工作相当满意,同时决定吸收钟炳南等9人入党,并成立南二淡水沟党小组,让李癸泉任组长。坡头地区的东南方终于诞生了党的组织,鉴江与大海的交汇处,碰撞出巨大的雪浪花,发出訇然的声响。
土医生李癸泉俨然成了革命的战将,他带领同志们和广大群众,搅动了坡头地区的一潭死水,革命的风暴激荡在坡头大地。
党小组成立的当月,他们积极支持省港罢工委员会关于在沿海各口岸封锁猪粮油出口,禁止洋货入口的决定,配合工人纠察队和黄坡预备队,日夜巡查海岸线。
农历6月,李子安等人来联系,说有一艘船装着大米,形迹可疑。李癸泉就派李荣泰带8个人,打退前来接应的海关兵,没收这船大米,运回黄坡济贫。
农历7月,共产党员张胜发现一艘装有洋货的船驶入芷寮,李癸泉派人截查,把这船洋货拉回黄坡当众烧毁。
同月,李癸泉领导的党小组发动当地村庄150多名农民,成立淡水沟农民协会。此后,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在附近各个村庄诞生。
农历8月,李瑞春带着张胜和冯亚寿等伏击法国兵,打死法兵两人,缴获三响勾枪两支。冯亚寿不幸牺牲。
农历10月,广州湾法当局发出告示,要在南二南三沿海一带征收船头税,每艘渔船每月收税20银元,弄得民怨沸腾。在中共南路特委布置下,李癸泉带领党小组分头到南二、南三发动渔民,派出代表200多人,于20日到大窝天后宫(婆庙)成立渔民协会,选举李癸泉当会长。会后,李癸泉带领队伍到三合窝法公局游行示威,迫使法当局取消船头税。坡头人民第一次取得了抗税斗争的胜利。
在此期间,为配合渔民协会和农民协会的斗争,他们还组织淡水沟农民成立农民自卫队,设立哨所,监视敌人。同时打通海上安全通道,组建渡海交通队,渡运来往于此地的革命人士。
南二一带,一时风起云涌,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农历11月下旬,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革命力量的迅速增长,黄学增派陈信材又到淡水沟,指导成立中共南二淡水沟支部,并任李癸泉为书记。党支部成立后,李癸泉带领同志们加快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他们的足迹遍布南二、南三以及同属南二的坡头一带的村庄。不久,烟楼党小组、青山西党小组、东村大仁堂党小组、坡塘党小组、坡头党小组、南三党小组相继成立,共产党员达四五十人。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李癸泉率领党员和广大群众,利用法租界的特殊环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
他们首先带领群众开展二五减租谷运动。是年冬天,发现南三地主龙奎虎(绰号游坡貂)带法国兵来收租,李癸泉就布置李荣泰、陈超元带领自卫队进行伏击,缴获租谷5000斤。
他们充分发挥渔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武装力量的作用,开展对敌斗争。1927年1月某天,一艘从赤坎开往梅菉的客船驶到淡水沟附近海面,遭到法国海关兵追赶,急忙驶向淡水沟。自卫队发现后,李癸泉就带着20多名队员出击,打伤3个法兵,保护了客船。是年初,李癸泉派人打进法租界三合窝公局管辖的各个村担任议员,收集情报,同时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公局长黄祥南转变思想,支持革命,使农民自卫队在大环岭成功伏击法公局蓝带兵,缴获步枪和子弹一批,打击了敌人,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三)
1927年,风云突变,蒋介石集团破坏国共合作,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南路也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很多党员转移到广州湾潜伏起来,李癸泉和他领导的联络站就担负起掩护、转移革命同志的任务。12月,陈信材也到淡水沟隐蔽,他和李荣泰、冯福元扮成贩卖咸鱼的客商躲到西营(今霞山),时间达两个月之久。
在那极端困难的时期,李癸泉初心不改,坚持开展革命工作。农历5月初,南路办事处在赤坎鸡岭召开15县农民代表紧急会议,因消息暴露,会议转移到吴西南区婆庙(今坡头区官渡镇文武庙)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领导南路人民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李癸泉参加会议回来后,立即筹粮筹款,修造枪弹,壮大农民自卫队,选派16名队员参加吴川县自卫军,并向自卫军输送枪支弹药和钱银给养。11月底,县农军大队在振文水口渡伏击国民党邱兆琛团一部,战斗中受伤的潘亚玉和彭观友两名队员被送到李癸泉家。李癸泉把他们治好后又送回部队。次年2月21日,农军在塘?遭到国民党地方军骆立意部袭击,战斗从拂晓打到下午3时,异常激烈。李癸泉带领淡水沟支部党员勇敢地担负起战地救护工作。
李癸泉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法国广州湾当局的注意,1929年11月李癸泉被法公局逮捕,遭到严刑拷打,刑讯逼供。但李癸泉忍受着痛苦,坚称自己是个医生,到处奔跑是为了治病救人。法当局只好把他关在监狱里,不断地折磨他。长期的劳累已使他身体虚弱了,再加上敌人折磨,他终于病倒了。经倾向革命人士的努力,通过法国师爷担保,他才被保释出来。
在家养病期间,李癸泉亲笔写下了本文开头提及的《李癸泉手册》以及《渔农协会收支结算清单》。《李癸泉手册》真实地记录了那一段时间的革命史实,反映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奋斗成长历程,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
我再试录《渔、农协会收支结算清单》一段话,供大家了解一个出身贫穷的革命先驱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其中)支买钢铁做枪200银元,支去木做枪床34银元,支去买火药做子弹240银元,支去买短枪二支45银元,支去上交南路农军300银元,支张胜、康耀湖带银上交南路特委375银元。”
这一块块银元,凝聚着共产党人为革命的全部心血,闪耀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至今还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四)
1938年冬,李癸泉和陈信材重新取得联系,带领群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的春天,高天上还寒流滚滚,但殷红的木棉花已在半空中怒放。李癸泉又早早起来,揣着几个刚煮熟的番薯,边吃边往古镇坡头圩走去。他要联系卢裕生(坡头党小组组长)商量怎样开展宣传抗日救亡的工作,谁料却在归途中不幸牺牲,时年43岁。
李癸泉从事的事业在继续着,并不断地走向胜利。1947年6月,吴川县人民解放政府成立。1949年11月20日,坡头全境解放。这天,恰逢坡头圩日,坡头人民看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每当红日照亮大地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长眠地下的李癸泉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补充:图片图片

《李癸泉手册》和《渔农协会收支结算清单》(部分)

图片

(2022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来源:人民网(人民资讯)/湛江日报

整理/配图:尘 常 审核:愚荷居士/李 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