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经书字典《经字正蒙》 吴川李文沂(鲁南)

2024-03-03

吴川市一教育世家中,收藏了清代光绪年间出版的字典——《经字正蒙》,麟书阁藏版。作者李文沂,字鲁南,吴川市吴阳镇中街李屋巷人,是清代举人、岭南著名诗人李小岩的堂兄。

图片

《经字正蒙》:注释经书字典

这本《经字正蒙》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释古籍中的难字,传授后学。“经字”,是指《十三经》中的字;“正蒙”,正确启迪幼童。《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著作,即《书经》、《诗经》、《易经》、《礼仪》、《周礼》、《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这些经典书籍,是科举考试年代学子必读本,也是古代儿童入学后与之长期相伴的教科书。《十三经》,年代久远,字词生僻,含义深奥,难以理解。如何使枯燥的书文,学童容易诵读领悟,这就要考验教书先生的本领了。

李鲁南是位诚实、负责的教师。坦言在童生时,从小读儒书,但对《十三经》茫然。考取秀才后,继续研读,逐渐熟悉这套经书。当他被东翁聘为西席,教其八岁儿子时,按照习惯,这位年轻的塾师,必须传授儒学著作。在《经字正蒙·自序》中,李鲁南说得很清楚,十八岁时,“即训蒙糊口”。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癸未,家比部雪庐诚心重聘,专课其八龄出嗣子钟稚,辞弗获”。这位李雪庐东翁,是一位在吴川县正堂管理刑事的官员,又与塾师同宗共祖,盛情难却。在推辞不了后,李鲁南只有认真当好“家教”了。他谦逊勤奋,热情耐心,寻求方法,育好学生。一段时日后,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授方法,在《自序》说:“于是每日授记,读暇,即挨次序按字只之平仄虚实,共有几音几解,指示綦评。”

东翁鼓励:西席三年成书

由于授课翔实,深入浅出,辨清字形,读准字音,讲明意义,学生领悟快,令家长大喜。东翁李雪庐认为这种解读法,是引导学生在古籍的大江长河中,自由航行的一叶轻舟。不忍心自己的孩子独自掌握,建议李鲁南先生把优秀的教学方法,整理成篇,将《十三经》难于理解的字进行注释,让广大学童方便学习认字,亦利于理解其含义及运用于文章中。李鲁南接受东翁的意见,也为回报李雪庐对自己的盛情。寒暑操笔,秉烛熬夜,细查资料,校对经义,花开花落,三年之久,才写成此书。对《十三经》中的6520个字进行注释,分为八卷。一卷专注《大学》、《中庸》;二卷专注《论语》;三卷专注《孟子》;四卷专注《易经》、《书经》;五卷专注《诗经》;六卷专注《春秋》;七卷专注《礼仪》、《周礼》、《礼记》;八卷专注《尔雅》等。由于诠注通俗易记,书未印刷出版,已在吴川塾学中广为流传。

陈兰彬序:童子易于传习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李雪庐以《经字正蒙》书稿,请教于上一年致仕(退休)回乡的原礼部兵部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首任驻美国公使、吴川黄坡人陈兰彬。进士出身,精通经义的陈兰彬读后,大为高兴,赞誉李雪庐“笃志经术,重其西席”。说此书“简切浅近,便于初学”。鼓励出版发行,并热情地为该书作序推介。

陈兰彬在《序》中说:“鲁南茂才(即秀才),品学相与,商略务实,事以求是。”对《十三经》六千多字的注释是“约而精,确而亮,俾蒙师有所据守,童子易于传习”。“怂恿付梓,属余序。”

陈兰彬赞扬《经字正蒙》,非常中肯。这确是一部辅导青少年读经识字的好书。该书注字,先列其韵,有利习读和写作韵文;次解其义(含别义),利于学生朗读;再列每字的出处和致用,说明出于何种书诗,方便查找;后列其字,易于写作运用。看看他是如何注释的。以“铭”字为例。李鲁南这样写道:“音冥,冥韵。刻词于器,以自儆也。又书以记事也。又记其功也。”又如注“鱼”字:“鱼,音渔,鱼韵,古最重要鱼饰故。亲王佩玉鱼,一品玉,四品佩金鱼,以下佩银鱼。”把字的读音、入韵、含义、运用、秩事,说得简要洗练有趣,便于幼童、少年诵记,达到作者注字目的:“便于初学。”

生活清苦的塾师李鲁南秀才,教学又注书,其情可嘉:八卷书,没稿费,是奉献。正因如此,才为晚清重臣陈兰彬所赏识。陈兰彬慧眼识珠,在当时是一件重大的新闻,流传在教坛上。

《经字正蒙》一书,在清代本《吴川县志》中有记载,同时说明陈兰彬作序。经历一百多年的《经字正蒙》,在吴川保存极少,更显珍贵,如宗亲家里有所违留,一定要小心珍藏。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整理/配图:尘常/ 审核:愚荷居士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