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三柏李宗祠坐落于化州市东山区博龙村委会辖区内。相传南宋进士李穆公由闽入粤任石龙(今化州)县令秩满,携三子还乡之日恰遇台风而滞。望天长叹的李穆公即栽下三株柏树,于三子前程视柏树荣枯定去留。后三柏并茂。故了却归闽之意,父子留居吴阳中街。从此,“三柏李”得名。后其第三子李凌霞后裔四世李慕庐祖由吴川返化州南津千秋山开基建业,繁衍生息。下传十三世祖万春,后立庙建祠,称之为南津三柏李宗祠。
宗祠占地面积约30亩,是三进三门,双廊双厢;高脊红墙,画栋雕梁;诗对联篇,文蕴书香。宗祠的西侧是三柏李氏群陵,其中大大小小的陵墓300座左右。宗祠内立有四五座长长的碑廊,上雕刻着各类书法诗词、对联及道德经等古文;还有精致的石栏。栏石正面的一块块石屏上也都雕刻有古代诗文或寓言故事及其相关人物图,像一页页翻开的“小人书”。
这些碑廊及石栏都是在2007年重新修葺宗词时设建,旨在影响后人、激励后人。然而,宗祠里的楹联诗词更是吸引了本地或外地许多楹联诗词名家学者及爱好者前来观赏和学习。尤其是“南津三柏李宗祠”在2012年举行的全国性征联(包括诗词)活动后,更是名声大振,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游览观摩和留影。
为了满足更多的楹联诗词爱好者学习,三柏李宗祠管委员决定成立讲习班,聘请名家学者授课,同时,开设“中国历史大讲坛”,听者众。
“对天对地,天地有情旨可对,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在粤西,众多名家学者对“三柏李”在传承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三柏李”后人在承载传统、美饰环境、传播文明、教化民心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教化之德,同时也体现出化州作为现代都市的文化品位、历史底蕴和文明程度。
作为全省楹联学习先进基地的南津“三柏李”人,为了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决定筹资在李穆公第三子李凌霞曾居住的南津千秋山内,即现今三柏李宗祠以西的南津渡口的空旷地,开发建设道教创始人老子大殿。此殿建成后,作为我国古代道教创始人的老子将与目前坐落在化州城河西的儒教创始人孔子隔江而望。一殿一庙相得益彰。
三柏李宗祠管委会副会长李厚华、秘书长李竞英介绍说,老子大殿建设项目包含有李文庄纪念馆、文昌阁、龙文书院及荷塘临江亭等。新开发面积约20亩,建设总造价约5000万元,并与三柏李宗祠组成一个整体的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千秋夜月文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