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诗人|广东十大才子之一李文泰(小岩)

李华玉
2019-04-10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LEAD

李文泰(1840-1913),字叔宽,号小岩,生于清道光二十年,民国二年卒,享年七十有四。吴川县吴阳镇(旧县城)李屋巷(中街)人,与信宜县刘汝新、茂名县熊英并称清末民初高州三大诗人,清代广东十大才子之一。


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玉茗为清嘉庆戊辰科举人,曾任龙门县(惠州龙门县)训导,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教谕。


自幼跟随父亲与伯兄文沂读书,喜读诗文,亦好习武。九岁便能登台赋诗,赢得高州知府赏称,曰:神童也。


二十四岁为廪生,三十岁登同治庚午(1870)科举人,位列第四十四。此后因家境贫寒以及对晚清官场的腐败黑暗,就没有进京赴考,终身不仕。

      文泰生有三子,子孙后代人才辈出。有的留居大陆,有的移居香港和海外,多人取得博士学位,服务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也有经商办企业,如旅居香港的李植桢,是香港联发地产公司经理,曾回吴川寻根。


      李文泰耗其毕生置馆授徒讲学, 在广州书院任教期间,利用闲余时间,潜心著作诗文,并收录生徒中的优秀作品,汇编成《海山书屋诗话》,并且编辑出版以传后世。广州书院教席期满后,文泰遂返乡,筑书房于池塘傍,名为“意园”。

     在意园内,为乡人传道授业解惑,乡民深受教化。因此吸引了四邻众多学子到此求学,到意园求学门生成千,精英不少,是当地著名的教学之所。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便是其得意门生之一。

     

     李文泰关心民众,爱惜穷人,曾多次筹款筹粮赈灾,深得饥民的爱戴。他的《食苦瓜》一诗有云:“不是平生偏爱苦,只因曾自苦中来”,抒发了他同情穷苦人民的心声。


     在许多名篇警 句中,都是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及由此而酿成的战争祸乱,无比愤慨。


     光绪二十五年(1899),吴川受台风侵袭,灾情严重,灾民遍地。 文泰一面呈请勘灾委员拨款赈灾,一面告恳知县饬令屯粮商人开仓平粜,解除民饥。文泰又曾多次以个人名义,向当地巨商富绅借钱救济穷人。文泰多次向素相交好的岭头村李谷(雪庐)借来大批稻谷,以船运返救济饥民。


     又曾利用富户地主的财力,组织当地贫民围河筑埇, 开荒造田,围建三柏坉、沙角璇、石门虾垉和“文泰塘”,竣工后与出力的贫民合理分成,或廉价租给他们耕种经营,免使他们失业饿死。


     当时,高州知府赠他一块“保卫桑梓”的木制金匾悬挂门首,予作表彰。

文泰善于调解纠纷。有一年,黄坡三柏与端德两村争地建庙,两村都认为此地属于本村。一方要用来建“伏波庙”,另一方则要用来建“冼夫人庙”。

两村争持不下,双方告到高州府,知府也无法解决,一场暴力冲突一触即发。李文泰闻知后,立即亲赴现场观察,写下七言律诗一首《冼夫人庙》,诗云:


高凉片石屹嵯峨,绣斧奇功字不磨。

一代桓文属巾帼,千年魂魄护山河。

请缨后有秦良玉,立柱前无马伏波。

此是昔时开府地,至今谁复唱夷歌


因此两村群众都得到了启发,建议由双方共同修建“冼夫人庙”

共同敬祀,纠纷得以解除,两村也得以和好团结。

光绪十五年(1889),文泰任《重修高州府志》篡修,为收集和整理高州文史资料,做了大量工作。文泰才华横溢,难免豪放 。曾有一名为吴永之人,因在八国联军侵华危难之际,护驾有功,由陕西长安知县,晋升为高州太守。

上任伊始,听闻流言蜚语,说文泰豪断乡曲,拟加惩治。文泰亦闻太守将不利于己,心中略有不安。却在此时吴永夫人病逝于湖北故乡,文泰亲撰一联挽之。其文曰:

荻弗迓西秦开粉署以迎銮舆曾问炙酒行觞故事
侈谈赵中令

莺骖归上界倚观山而望鄂渚应有云车风马英灵
来会冼夫人

吴永赏其联,喜其才,邀与相见,前嫌尽释。


民国二年(1913)农历十一月,李文泰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四岁。噩耗传出,前吴川军政要人和各地知名人士、学生及乡人前往致悼逾千,敬赠了许多挽联、花圈。

有一挽联曰:“砥柱遽倾颓,无数孤寒齐下泪;文章多建树,等身著述有遗篇”。聊寄广大群众对他的崇敬和哀思。


     民国二十五年(1936),时任一五五师长的李汉魂,将他的老师李文泰生前的遗著编成《李小岩诗文集》出版,并为之作序。内容包括古近体诗、散体文、骈体文、楹联等。1987年,文泰旅居香港裔孙植桢将该集易名为《李小岩(文泰)先生遗著》,在香港再版,广为赠送流传。

香港《高雷文献》刊出的李文泰遗著,有《冼夫人庙》、《居庸关》、《茂名许扬阶君家传》等十多首诗文,谓李诗气势磅礴,才气工力,跃然纸上。《高州历代诗词专辑》刊登了李文泰《和石甫观察仙易亭韵》等诗共三首,《信宜历代诗选》收有李文泰《宿马鞍岭上茶亭 》诗一首,可资参阅。

文章/编辑/李华玉

素材整理/志藝(艺)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